close
數位投資平台 數位投資平台 小額投資理財 小額投資理財 卓 越 數 位 投 資 馬上讓您 驗證 投資報酬績效 理財專員聯絡客服方式 LINE 的 ID 是 kdb8 透過虛擬投資鍛鍊投資功力 跨出理財致富的第一步 卓越數位投資 讓您免去 虧本的風險 輕鬆嘗試各種投資策略 找到自己的致勝法門! 基本面 技術面 還是籌碼面 從眾多法門中找到您的策略 馬上讓您 驗證 投資報酬績效 親身操作各種投資策略用實際報酬驗證成效 理財專員親自教學 您自己操作下單 理財專員 馬上讓您 驗證 投資報酬績效 卓越虛擬數位貨幣投資 透過虛擬投資鍛鍊投資功力,跨出理財致富的第一步 輕鬆投資零成本 輕鬆投資 免開戶,不虧本,輕鬆踏出投資的第一步! 學習各家投資法門 學習各家投資法門 基本面、技術面還是籌碼面? 從眾多法門中找到您的策略。 驗證投資報酬績效 驗證投資報酬績效 身操作各種投資策略,用實際報酬驗證成效。 卓越數位投資會員註冊網址 mn.88bkd.com
問題1:一般而言,企業應如何評估商譽的減損程度?佐證資料如何取得?
答:商譽無法獨立於其他資產或資產群組而產生現金流量,故商譽應分攤至現金產生單位後進行減損測試,商譽所屬現金產生單位應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測試時應比較商譽所屬現金產生單位之帳面價值(包括商譽)與其可回收金額,若其帳面價值高於可回收金額,應認列減損損失。
問題2:第35號公報係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公報第36號訂定,企業對於投資性房地產除依第35號公報規定評價外,是否也須考量國際會計準則第40號(投資性房地產評價)之規定?若亦考量在內,投資性房地產評價係以個別或整體作為現金產生單位?
答:1.不須考量國際會計準則第40號公報之規定。
2.我國現行會計準則就投資性房地產係以取得成本減累積折舊(若為折舊性資產)評價,若有減損跡象時應進行減損測試,另依第35號公報規定,現金產生單位係指可獨立產生現金流入之最小可辨認資產群組,投資性房地產亦應依該原則辨認現金產生單位。
問題3:公司在進行減損測試時,有何管道可取得其Beta値或其同業之Beta値?
答:可至Bloomberg網站或其他投資刊物取得Beta值資料。
問題4:台灣母公司(甲)係一產銷主機板之公司,其大陸子公司(乙)接受甲公司下單生產主機板,成品全數回銷甲公司(售價為原料成本及加工費用),再銷售予最終客戶,在此情形下應如何辨認現金產生單位?
答:前述大陸子公司只是生產單位,雖然是單獨公司,但其業務需依台灣母公司提供,故甲乙公司可能得視為一個現金產生單位。
問題5:投資公司若已按權益法認列被投資公司之資產減損損失,是否須再就該長期股權投資是否有減損進行評估?實務上被投資公司多數未發放股利,在此情形下投資公司應如何評估可回收金額?
答:1.投資公司須再就該長期股權投資是否有減損進行評估,建議先將權益法之長期投資區分為『有重大影響力』及『子公司』
(1)若為子公司:建議應以合併報表的角度進行資產減損評估。
(2)若為有重大影響力之被投資公司:因投資公司對該被投資公司並無控制能力,無法單獨處分該被投資公司之任一項資產,故可將該長期股權投資視為一個現金產生單位進行資產減損評估。
2.可以被投資公司之淨值、使用價值之評估(預期由該投資所領回之現金股利折現值)或鑑價等方式去評估可回收金額。
答:商譽無法獨立於其他資產或資產群組而產生現金流量,故商譽應分攤至現金產生單位後進行減損測試,商譽所屬現金產生單位應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測試時應比較商譽所屬現金產生單位之帳面價值(包括商譽)與其可回收金額,若其帳面價值高於可回收金額,應認列減損損失。
問題2:第35號公報係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公報第36號訂定,企業對於投資性房地產除依第35號公報規定評價外,是否也須考量國際會計準則第40號(投資性房地產評價)之規定?若亦考量在內,投資性房地產評價係以個別或整體作為現金產生單位?
答:1.不須考量國際會計準則第40號公報之規定。
2.我國現行會計準則就投資性房地產係以取得成本減累積折舊(若為折舊性資產)評價,若有減損跡象時應進行減損測試,另依第35號公報規定,現金產生單位係指可獨立產生現金流入之最小可辨認資產群組,投資性房地產亦應依該原則辨認現金產生單位。
問題3:公司在進行減損測試時,有何管道可取得其Beta値或其同業之Beta値?
答:可至Bloomberg網站或其他投資刊物取得Beta值資料。
問題4:台灣母公司(甲)係一產銷主機板之公司,其大陸子公司(乙)接受甲公司下單生產主機板,成品全數回銷甲公司(售價為原料成本及加工費用),再銷售予最終客戶,在此情形下應如何辨認現金產生單位?
答:前述大陸子公司只是生產單位,雖然是單獨公司,但其業務需依台灣母公司提供,故甲乙公司可能得視為一個現金產生單位。
問題5:投資公司若已按權益法認列被投資公司之資產減損損失,是否須再就該長期股權投資是否有減損進行評估?實務上被投資公司多數未發放股利,在此情形下投資公司應如何評估可回收金額?
答:1.投資公司須再就該長期股權投資是否有減損進行評估,建議先將權益法之長期投資區分為『有重大影響力』及『子公司』
(1)若為子公司:建議應以合併報表的角度進行資產減損評估。
(2)若為有重大影響力之被投資公司:因投資公司對該被投資公司並無控制能力,無法單獨處分該被投資公司之任一項資產,故可將該長期股權投資視為一個現金產生單位進行資產減損評估。
2.可以被投資公司之淨值、使用價值之評估(預期由該投資所領回之現金股利折現值)或鑑價等方式去評估可回收金額。
問題6:有關藝術品之鑑價方式為何?
答:有關藝術品之鑑價須回歸至市場上之價格(可參考拍賣價或成交價)。
問題7:電子資訊產品之跌價似為經常性之趨勢,是否表示每一季須作資產減損測試?
答:若跌價為常態時,似無須每季皆作測試,惟必須作為現金流量預估編製表之重要因素。
問題8:有關商譽之攤銷方式為何
答:在35號公報實施後,目前仍需須依財會公報第一號及第五號之規定作攤銷。
問題9:有關35號公報之適用,是否為會計原則之變動?
答:原則上,35號公報之適用,屬為會計原則之變動,但依35號公報第106段規定,該公報生效日前之資產減損,未依公報規定處理者,不得追溯調整,故企業無須在損益表計算會計原則變動累積影響數。
問題10:依35號公報規定,在何種情形下須作減損測試?
答:商譽應每年定期作減損測試,商譽以外之資產係有跡象顯示資產可能發生減損時,始須作減損測試,跡象含內部及外部,例如股價與淨值之關係,若股價低於淨值時,即必須作減損測試。
問題11:有關母公司將部分生產設備移至子公司生產,母公司資產之可回收金額小於帳面價值,而子公司則相反,母子公司是否得以合併方式作減損測試?
答:1.第35號公報係規範企業資產若有減損跡象存在,企業應估計該資產之可回收金額,若資產之帳面價值高於可回收金額,應認列資產價值減損損失,其目的在確保資產之帳面價值不超過未來可回收金額,該公報並未規定資產可回收金額高於帳面價值可認列利益。
2.前述母子公司若皆符合現金產生單位之定義,則應個別作可回收價值評量,母公司若產生減損損失,應即認列損失,子公司資產之可回收金額若高於帳面價值,不得認列利益,故不能合併。
問題12:由會計師作資產減損評估,是否違反獨立性?
答:若會計師事務所作資產減損評估時有設計工作底稿,逐項依照工作底稿內容作評估時,則可免除獨立性之疑慮,但若會計師幫客戶出具鑑價報告時,則有違反其獨立性之虞。
問題13:配合第7、34、35號公報之發布,主管機關是否考量修正「公開發行公司會計科目代碼及定義」?
答:為配合7、34、35號公報之發布,證期局已考量將全盤修正公開發行公司會計科目代碼及定義。
答:有關藝術品之鑑價須回歸至市場上之價格(可參考拍賣價或成交價)。
問題7:電子資訊產品之跌價似為經常性之趨勢,是否表示每一季須作資產減損測試?
答:若跌價為常態時,似無須每季皆作測試,惟必須作為現金流量預估編製表之重要因素。
問題8:有關商譽之攤銷方式為何
答:在35號公報實施後,目前仍需須依財會公報第一號及第五號之規定作攤銷。
問題9:有關35號公報之適用,是否為會計原則之變動?
答:原則上,35號公報之適用,屬為會計原則之變動,但依35號公報第106段規定,該公報生效日前之資產減損,未依公報規定處理者,不得追溯調整,故企業無須在損益表計算會計原則變動累積影響數。
問題10:依35號公報規定,在何種情形下須作減損測試?
答:商譽應每年定期作減損測試,商譽以外之資產係有跡象顯示資產可能發生減損時,始須作減損測試,跡象含內部及外部,例如股價與淨值之關係,若股價低於淨值時,即必須作減損測試。
問題11:有關母公司將部分生產設備移至子公司生產,母公司資產之可回收金額小於帳面價值,而子公司則相反,母子公司是否得以合併方式作減損測試?
答:1.第35號公報係規範企業資產若有減損跡象存在,企業應估計該資產之可回收金額,若資產之帳面價值高於可回收金額,應認列資產價值減損損失,其目的在確保資產之帳面價值不超過未來可回收金額,該公報並未規定資產可回收金額高於帳面價值可認列利益。
2.前述母子公司若皆符合現金產生單位之定義,則應個別作可回收價值評量,母公司若產生減損損失,應即認列損失,子公司資產之可回收金額若高於帳面價值,不得認列利益,故不能合併。
問題12:由會計師作資產減損評估,是否違反獨立性?
答:若會計師事務所作資產減損評估時有設計工作底稿,逐項依照工作底稿內容作評估時,則可免除獨立性之疑慮,但若會計師幫客戶出具鑑價報告時,則有違反其獨立性之虞。
問題13:配合第7、34、35號公報之發布,主管機關是否考量修正「公開發行公司會計科目代碼及定義」?
答:為配合7、34、35號公報之發布,證期局已考量將全盤修正公開發行公司會計科目代碼及定義。
問題14:假如已辨認CGU,可是有未驗收之固定資產帳列「預付設備款」或「未完工程」時,此種項目是否應列入評估?另折現率是否可依每年而不同?
答:「預付設備款」或「未完工程」皆須納入固定資產評估,折現率則可依每年經濟環境之改變而調整折現率。
問題15:有關採權益法評價之長期投資之資產評估,若被投資公司之淨值為負值時應如何評估?
答:對於採權益法認列長期投資之資產評估,若被投資公司之淨值為負值,且假定其可回收金額亦為非為正數時,則應先減除投資成本高於股權淨值產生之商譽。若該長期投資為子公司時,尚應繼續認列減損損失,使長期投資餘額成為貸方餘額。若該長期投資為關聯企業時,則視投資公司是否意圖繼續支持而定。
答:「預付設備款」或「未完工程」皆須納入固定資產評估,折現率則可依每年經濟環境之改變而調整折現率。
問題15:有關採權益法評價之長期投資之資產評估,若被投資公司之淨值為負值時應如何評估?
答:對於採權益法認列長期投資之資產評估,若被投資公司之淨值為負值,且假定其可回收金額亦為非為正數時,則應先減除投資成本高於股權淨值產生之商譽。若該長期投資為子公司時,尚應繼續認列減損損失,使長期投資餘額成為貸方餘額。若該長期投資為關聯企業時,則視投資公司是否意圖繼續支持而定。
問題16:金融機構之固定資產較為單純或金額較少,且不適用20號公報部門別資訊,請問是否可建議宜採用「淨公平價值」或「使用價值」評估較為合理?若採「使用價值」評估,以「分行」或「全行」為一現金產出單位較為合理?
答:1.按公報規定仍應按「淨公平價值」或「使用價值」取孰高者,作為可回收金額。
2.現金產生單位係指可獨立產生現金流入之最小可辨認資產群組,金融機構應依該原則辨認現金產生單位。
問題17:認列資產減損或減損迴轉利益後,如何編製財產目錄?
答:實務上可編列兩套財產目錄,作為控管資料,較麻煩但較準確。
問題18:如何評估採權益法評價之長期投資的資產減損?
答:1.投資公司須再就該長期股權投資是否有減損進行評估,建議先將權益法之長期投資區分為『有重大影響力』及『子公司』
(1)若為子公司:建議應以合併報表的角度進行資產減損評估。
(2)若為有重大影響力之被投資公司:因投資公司對該被投資公司並無控制能力,無法單獨處分該被投資公司之任一項資產,故可將該長期股權投資視為一個現金產生單位進行資產減損評估。
2.可以被投資公司之淨值、使用價值之評估(預期由該投資所領回之現金股利折現值)或鑑價等方式去評估可回收金額。
問題19:投資成本與股權淨值差異之折價攤銷是否要一次認列?
答:此部分仍需依財會公報第5號之規定,選擇一定年限分期攤銷之。
問題20:土地使用權是否須評估資產減損?若是,應如何評估市價?
答:土地使用權仍須評估資產減損,可採取外部專家鑑價或評估使用價值等方式去評估可回收金額。
問題21:請問生產設備評估使用價值之折現金額中,其殘值之變現價值,應如何評估?
答:有關生產設備殘值之變現價值,其評估方式或可:
1.參考二手市場之行情。
2.依據經驗法則判定。
答:1.按公報規定仍應按「淨公平價值」或「使用價值」取孰高者,作為可回收金額。
2.現金產生單位係指可獨立產生現金流入之最小可辨認資產群組,金融機構應依該原則辨認現金產生單位。
問題17:認列資產減損或減損迴轉利益後,如何編製財產目錄?
答:實務上可編列兩套財產目錄,作為控管資料,較麻煩但較準確。
問題18:如何評估採權益法評價之長期投資的資產減損?
答:1.投資公司須再就該長期股權投資是否有減損進行評估,建議先將權益法之長期投資區分為『有重大影響力』及『子公司』
(1)若為子公司:建議應以合併報表的角度進行資產減損評估。
(2)若為有重大影響力之被投資公司:因投資公司對該被投資公司並無控制能力,無法單獨處分該被投資公司之任一項資產,故可將該長期股權投資視為一個現金產生單位進行資產減損評估。
2.可以被投資公司之淨值、使用價值之評估(預期由該投資所領回之現金股利折現值)或鑑價等方式去評估可回收金額。
問題19:投資成本與股權淨值差異之折價攤銷是否要一次認列?
答:此部分仍需依財會公報第5號之規定,選擇一定年限分期攤銷之。
問題20:土地使用權是否須評估資產減損?若是,應如何評估市價?
答:土地使用權仍須評估資產減損,可採取外部專家鑑價或評估使用價值等方式去評估可回收金額。
問題21:請問生產設備評估使用價值之折現金額中,其殘值之變現價值,應如何評估?
答:有關生產設備殘值之變現價值,其評估方式或可:
1.參考二手市場之行情。
2.依據經驗法則判定。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